一、实施目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坚持育人为本,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营造良好氛围,对师生进行心理援助,减轻心里矛盾,解决心里困惑,促进师生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统筹安排全校师生心理疏导和心理援助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心里健康水平,从而增强师生的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倡导积极、乐观、健康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提高工作学习质量和生命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背景分析
科学家曾经预言,从现在到二十一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深刻的疾苦。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逐渐深入,职业岗位竞争不断加剧,社会生活压力不断加码,心理应激源不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显得更加紧迫。鉴于此,教育部於1999年8月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又于2002年9月下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两个文件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不同阶段教育的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组织和实施过程中的要求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1、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曾波及我区,造成7人死亡,农村房屋倒塌无数,城镇居民住房、单位办公楼、学校教室等裂缝严重,人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危害是给人们心理上带来恐慌、恐惧、无所适存。当这种阴影还没有完全从心中抹去的时候,今年,我国部分地区又先后发生地震、干旱、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7月底,我区西部山区县功镇南关村遭遇特大暴雨洪水灾害,数百村民一夜之间无家可归,一贫如洗。面对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们又一次恐惧、恐慌。
2、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对话,网上交流,网上交友等成为普遍现象。这种长期的人与机器的交往冲淡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缺乏感情沟通。无论是幸福还是悲伤,忧虑、烦恼还是不平,都无法向人倾诉。长此以往,孤独、忧郁就会自然产生,人际交往方面出现问题。伴随着打工潮的流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生活的重压,学业的挫折,不公平的歧视,使许多留守儿童过早的告别了童年的欢乐时光,经常处于动荡、紧张、困惑与迷茫之中。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行为发生了严重的缺陷和偏差,出现自卑、偏激、自闭、自弃等主要心理问题。另外,曾经发生在校园的几起学生血案,虽属个例,但在社会上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许多学生及家长对教育部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同时也给教育和受教育双方造成心里压力。与此同时,日渐剧增的大小车辆不仅给城市交通安全带来巨大压力,频频发生的交通事故也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
3、社会经济的繁荣,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思想观念也随之转变,对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完美。教书育人,爱岗敬业,肩负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教师的压力本来就不小,再加上职称评定,绩效工资实施,年终各种考核评比,还有来自家庭偶然变故,购车买房等等,使一些教师变得抑郁、烦躁、脆弱,心理防线出现危机。
三、实施现状分析
上个世纪末,我校才开始有了心理援助活动,但都是有限的或局部的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而且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心理援助机制,致使心理援助行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心理援助工作不均衡,导致了“热的热,冷的冷”的不平衡现象。缺乏严格管理和有效协调。心理援助工作不完整,缺乏连续性。经常变化的心理援助不仅缺乏稳定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影响到心理援助的成效,而且很有可能引发学生的再度创伤。
1、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近年来,由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些挑战或者引起了他们的心理冲突,或者导致他们的心理失衡,或者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挫折感。总之,都会使教师产生焦虑、不安的紧张状态,给教师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产生了不少教师心理问题,出现了心理适应不良问题。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非常突出,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虚荣心理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性格忧郁孤僻;逆反心理较强,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压力大等等。
事实上,教师诸多心理健康问题都是教师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的心理反应。首先,工作压力。其次,社会压力。再次,学校评价的压力。
(1)有约60%的教师有良好的职业态度,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在工作中积极努力,有上进心、有责任感,始终在教师当中起骨干作用。
(2)有约23%的教师能够按步就班地完成份内的工作,她们在工作中缺少主动性和创造性,属于那种“拨一下转一下”类型。
(3)还有17%的教师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压力症”,主要有以下五点:
1随着社会对教师业务水平,职业素养各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导致一些教师出现紧张、不安、易怒、易燥等情绪变化、进而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当中,动辄会责怪或迁怒学生。
2女性教师生理不顺,家庭问题等因素引起的失眠、食欲不振,导致自律神经系统失调等。
3教育工作的特点几乎让九成以上的教师都患上不同程度的慢性咽炎,身体的不适造成情绪的忧郁。
4容易神经过敏,对教学活动产生厌倦感、无力感或无可奈何感,当一个人时易多愁善感,身心失调。
5在教育活动中反应迟钝、回避责任,对学生冷漠,自我中心主义强烈。
6绩效工资、职称考核、成绩排队、安全责任等使老师变得焦虑,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和排挤心理。
2、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处于成长关键的小学生面临着太多的压力和太少的理解,他们被过早地烙上了社会的印迹,纯朴、天真的心灵被抹上了一层阴影,一方面,他们冷漠、孤僻、自傲、缺乏同情心,一方面他们又自卑、自恋、害怕挫折、缺少毅力。对于这些学生,如果教育合理,引导妥当,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心理障碍,从而发挥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经过分析,现今小学生(高年级)存在以下几种心理问题或称心理现象。
(1)焦虑心理。焦虑是一种恐惧、不安的不愉快的情绪状态。学生在考试前,即将登台表演时都常有焦虑的体验。学生在处理与老师、同学、家长的关系时,都可能产生焦虑情绪。过渡焦虑会引起对学习的抑制,会造成信心不足,以至对学习失去信心,一个对学习顾虑重重的学生,怎么能兴致勃勃地学习,焦虑心理在中等生中表现特别明显,他们学习勤奋,要求自己严格,一旦考试不理想,就忧心忡忡、焦虑不安。
(2)自控力差。遇事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即使较轻的刺激,也容易引起强烈而短暂的情绪反应,本来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别人看来不以为然,而自控力差的学生却火冒三丈。
(3)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小学生的逆反心理较为明显,且危害性大,表现为“顶牛”、“不受教”、“自暴自弃”,与他人交流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
(4)脆弱的心理承受力。人的成长是无法离开挫折的,可观察身边的有些孩子,他们在面对灾难、家庭变故以及突发事件,甚至一点点委屈和不顺心的事时,缺少自我调控的能力,觉得世界都在他眼前塌了,哪怕是极其细小的事,也变得手足无措。这样的孩子又怎么指望他们将来搏击风浪呢?
(5)自卑心理。自卑是性格上的缺欠,对自己的能力、智力等偏低的评价。自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身体的缺陷、父母管教过于严格或缺少家庭温暖、他人关怀,教育不当等。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产生一种消极情绪,将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
(6)抑郁心理。抑郁心理是小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来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处于抑郁情绪状态的小学生,内心孤独,不愿向老师和同学倾诉,学习精力不集中,失眠、情绪低落,耐挫力差,常常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痛苦。抑郁心理的产生与其生活、学习环境有关,在家没有温暖,缺少父母的爱,在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时,整天多思多虑、孤僻、退缩等,因为老师、同学、家长的某一句话,而整天放不下。
3、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家庭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学生中许多积淀已久的心理问题追根溯源大多都能找到家庭的原因。尽管家庭教育前所未有的得到了家长的重视,但不少家长却对孩子很少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
(1)家庭是学生心理压力及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背景,但家庭暴露出来的问题十分突出。许多家庭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不少家庭的氛围不利学生的心理成长。我们在多次家长会中做了调查,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是学生的成绩,其次是身体健康和安全问题,只有四分之一的家长把学生的心理问题摆在最关注的位置,高达75%的家长对学生青春期的教育科学不了解、不关心,高达80%的家长对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不懂。这就很难保证每一个家庭能给学生一个有利于心理成长的家庭环境。
(2)社会转型时期,家庭受到较大冲击,问题家庭、特殊家庭数量增大,受害学生的数量也在增大。
(3)部分家长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因此面对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和引导,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家长的行为不当或家庭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
(4)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也有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5)家长忙于工作,无力无心关心学生心理成长,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缺乏科学指导,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心理距离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天天加大,极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4、社会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现状分析
我校位于城区繁华地带,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小镇复杂的人文环境,小学生在此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心理发展受其影响极大。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
(1)网络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在学生上放学期间,特别是“双休日”、寒暑假期间,学生脱离学校、家长管理和监督,这些负面诱因乘虚而入,很多学校老师感慨地说,学校五天的教育,抵不上社会两天影响。不少学生在双休日或假期,沉迷在网吧中,到校上课时,还在想着网络游戏的情景,上课无精打采。
(2)社会风气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社会风气与小学生的关系就像自然气候与植物的关系一样,社会风气可以通过家庭、同伴、传媒等途径影响其心理健康。不良风气会使一些中小学生的心理受到扭曲,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3)生活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由于住房单元化,同邻居伙伴的交往明显减少,这种状况不利于他们的社会化,使其缺乏与人交往的技巧,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
(4)学习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处于不同学习生活环境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尽相同。我校学生大多处于人口密度、环境污染、噪音等较大的环境之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存在明显影响。学校附近的饮食市场,吵吵嚷嚷;发廊美容店使学生耳濡目染的是一些低级趣味的人和事。学校附近的店铺,引诱、唆使小学生消费,助长学生不诚实、乱花钱的坏习惯。
四、实施内容
(1)日常篇:利用班、晨会对学生进行防溺水、防交通事故、课间活动、上下楼梯、防火、防电、防食物中毒、防传染病、防意外事故等日常安全教育。
(2)生命教育篇:组织师生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观看人的孕育、出生、及成长过程,使师生懂得生命的可贵,从而珍爱生命,正确面对生老病死。
(3)防灾篇:通过图片、视屏等手段让师生了解泥石流、地震、水灾、旱灾、恶劣天气等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以及自救方法。
五、实施的方法与步骤:
(1)实施的方法
引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家庭原因,如父母的溺爱,父母离婚,隔代监管等负面影响;二是学校教育的原因,如学习负担过重,教师教育方法失当,小学心理教育缺失等;三是小学生自身的原因,如气质类型的特点,人际关系障碍等;四是来自社会的因素。为此:
(一)、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父母应注意多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寓教于乐,对孩子的行为予以选择性指导,鼓励孩子交友,为孩子的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家庭保障!
(二)、学校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学校是培养人才,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场所。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目标。针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校在具体工作中应该努力作到以下几点:
1、营造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一方面学校要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经常反映学生的情况,动员家长多关心子女的成长,主动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同时学校还要全面地改善学校周边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应创造出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氛围。此外,学校还要教育学生自觉抵制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拒绝不健康的图书、音像等媒体进入校园,全方位地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2、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能力和素质。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专业技术应成为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的必备素养,应成为考核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基本内容,并作为加强基础教育的手段之一。在施教过程中,要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对自己所培养的“精神产品”高度负责,不以自己的情感因素横加干涉教育行为。
3、采用各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来抓。心理健康教育应系列化、制度化,有条不紊、持之以恒。心理健康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传授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辅导专题讲座;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设立心理辅导室,加强对特殊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与治疗;组织开展多项课外活动,寓心理教育于活动中;渗透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
4、优化课程结构。要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习负担。
5、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促进班集体关系的和谐、融洽。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人际交往和沟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然而,由于不少小学教育以升学为目的,以考试排名为特征,过分强调学生之间的竞争,导致学校生活紧张、单调。加之现代家庭住房单元化,独生子女增多的特点,从客观上束缚了小学生的人际交往,结果造成了同学之间情感淡漠,师生之间缺乏信任。这样的班集体不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随而也就不能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为此,学校应通过课程、讲座、咨询、讨论、学习小组、实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结交朋友,使学生在日常交往群体中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心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取得进步,克服紧张、恐惧、偏见、敌意、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倾向。
(三)、社会的责任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的安全伞之一。相关部门应该通过认真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对电子游戏厅和网吧的管理,加大对电脑光盘市场的监督,清除网络垃圾,多开发优秀的服务于少年儿童的电脑软件,降低儿童图书价格,设立儿童影视频道,多建立社区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等措施,努力为孩子成长创造一个良好、干净的社会环境。
(2)实施的步骤
该项目实施期为五年,计划分为“博爱温暖心灵”、“ 真情塑造心灵”、“梦想回归心灵”“激情升华心灵”“ 理想放飞心灵”五个阶段。计划期间,我校老师们将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学资源优势,联合国内外心理学界及社会各界,共同帮助师生们重建心灵家园。在通过个体咨询、团体培训、心理旅游、读书活动、“大手拉小手”等各种活动对师生进行心理干预的同时,还要建立规范的心理咨询中心和心理活动场所,培训一支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培植其自身造血功能,使其能够具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项目还将为我校辅导员等有关教师、学生提供学习、培训及参与实践的机会。
第一阶段:博爱温暖心灵(2010年9月——2011年8月)
第二阶段:真情塑造心灵(2011年9月——2012年8月)
第三阶段:梦想回归心灵(2012年9月——2013年8月)
第四阶段:激情升华心灵(2013年9月——2014年8月)
第五阶段:理想放飞心灵(2014年9月——2014年12月)
学校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校长直接领导,担任心理咨询室主任。建立起以校长为首的多方人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学校形成了一个由心理教师,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职工参与的心理教育网络。
心理咨询室负责研究、指导和统筹安排学校的心理疏导、援助工作。主要工作包括:
(1)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
(2)开展团体辅导和心理训练。
(3)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4)进行心理调查,掌握师生心理动态。
(5)开拓心理理论的研究和课题的实验研究。
(6)开设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心理素质。
(7)建设学校心理环境。
(8)指导教师和家长的心理教育方法。指导班主任心理教育工作。
(9)培训师资,提高心育水平。
(10)开展心理咨询和个别辅导工作。
心理咨询室全面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训练和心理培训等工作。心理咨询室通过心理测量以及心理调查,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室负责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计划,确定年度教育目标,选择实施策略,安排心理辅导和心理训练工作。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存在的心理发展问题,有的放矢,及时准确的进行指导。心理咨询室还负责安排教师的进修,指导教师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心理咨询室有专业,专职教师担任相应的教育教研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课由专职教师担任,课时进入课表,按时按课表上课,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
心理援助的方法
(1)团体辅导:有各类讲座,报告,板报,展览等形式。还有小组辅导等活动。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颇受欢迎。
(2)个别辅导: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调适师生心理矛盾,解决师生心理问题。
(3)心理测量与调查:
(4)设立心理热线,心理信箱
(5)心灵体验
六、虢镇小学心理援助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祁宗礼
副组长:徐 渭 张来生 王 昭 罗 虎 刘博祥
成 员:景红玲 唐小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