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虢镇小学被评为“人民满意好学校”热烈祝贺虢镇小学红领巾护盲助残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陕西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热烈祝贺德育工作集体热烈祝贺满江红第二十二届读书活动讲故事比赛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陕西省文明校园

 



首页 > 家长学校 > 家庭教育



孩子厌学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3-06-14 14:50   来源: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小学   浏览:1879
    当今世界,最大的竞争为人才的竞争,各国都重视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从孩子抓起。为培养人才,家长们想方设法狠抓孩子能力的提高和学业水平的提高,以致一些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到处寻名师搞家教,走捷径,以求学习成绩的提高。为此,总有不少家长在孩子没有达到理想目标时,免不了埋怨。很多家长都不惜花大力气,花成本将孩子放进好的学校,并期待学校能给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教育,让孩子迅速提高学业成绩。由于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过高,给老师制造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和职业威胁。大部分教师迫于压力对学生进行加班加点,牺牲了孩子和自己的休息时间和应有的生活乐趣,但没有换来理想的教学效果,课业负担加重,学习科目和考生科目的增多,学习兴趣的缺乏,心灵得不到滋润和沟通,导致了孩子们越来越不爱学习了,令家长和老师们头痛。据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专家在北京市20多所学校的调查表明,由于不爱学习、不会学而烦恼的孩子,初中达58.6%,高中达72.4%,这严重地影响到了教育质量。厌学成为了中国教育史上的“癌症”。
    学习是人的天性和本能,孩子们更应如此。孩子本来是我们精神生命的延续,是我们未了心愿的实现者,子女有出息我们就能很体面地度晚年,孩子出人头地更能省出我们许多的操心与烦恼,孩子是光宗耀祖的工具……;恐怕这是大多数家长“为子女着想”的理由,每一位家长都想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好,都想让孩子出类拔萃,特别是一些自己认为自己素养较高和一些有钱有势的家长,更指望孩子在学校有一个令人骄傲的学习优势。家长们不顾孩子的愿望,利用假期和平时休息时间,请家教、找名师,寻找孩子成绩大幅提高的教育良方和途径,不惜剥夺孩子的业余爱好、休息时间,游戏空间等,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机器。前段时间社会上流行一个观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误导了我们的一些家长。其实,终点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道理很简单,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起跑快一点还是慢一点并不重要。一个孩子没能在幼儿园时期进行最有效的智力开发,难道这个孩子将来就一定没有出息吗?大家都听说过爱迪生的故事吧:发明大王爱迪生因为小学成绩差而被学校开除,母亲带他回家去学习。母亲亲自教孩子,在劳动中鼓励其学习与创造发明使爱迪生对创造发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迪生最终成功了,并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家长和老师都知道其道理,也能理解,就是做不到,其实,教育之道,道在心灵,而不是被动的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看孩子不顺眼,是因为自己的修养不够。
    目前,很多家长注重于看孩子的分数和升学就读的学校,但孩子的发展除了分数和升学外,还应该有其他的评价方式。人的发展需要评价,分数是其中的一种评价手段。分数评价的好处是简单明晰,缺点是“用一把尺子量所有的孩子”,从而把大多数的孩子变为了“失败者”,这是没有更好评价手段时的一种评价手段。客观地说,分数评价方法与人的发展规律是相违背的,因为人是各具特点的,人的发展是呈模糊状态的;故,人的发展应当采用模糊的评价方式。模糊的评价,实质上是上升到教育文化意义上的评价,是人性的回归。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家长着急,老师也着急,其实最痛苦的是孩子本人。孩子能体会到周围所有人对他的不满,能感知到周围所有人对他的期望,这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即便是成年人也很难承担。现代的孩子,除了课业负担重,学科多外,还有一些非体制的原因导致了孩子的厌学。中国养成教育专家林格教授归纳出了三个非体制的原因:
    一是教育者按照一厢情愿的教育设计,迫使孩子们“就范”,忽视甚至控制了人的主动性,从而进行被动教育,造成孩子对学习产生消极抵抗的心理。
    二是教育者过于执著用大脑教育孩子,而忽略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应另一颗心灵。这就导致了很多老师和父母对孩子说的话都是好话,但无论如何很难说到孩子的心里去。这缺少了心灵感化,缺少了用生命去滋润另一个生命。
    三是教育者过于迷信教育模式与技术,或者盲目地把舶来的心理教育方法奉为圭臬,而不是从生命发展规律出发,顺其自然地激发生命本来的潜能。
    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知道孩子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对学习的兴趣。怎样把学习变成孩子内心真正的渴望,这是困惑教育者的问题。很多的家长想到了为孩子购置一些具有娱乐功能的学习机,好让孩子既娱乐又学习,并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其实,这只能解决表面问题。要真正地改变一个人,必须从人的内心深处下功夫,利用人的生命发展中的主动性规律而教育。当前的中国教育,教育者最大的困境就是“摁着牛头吃草”,一厢情愿地训练“牛嘴”要张开多大的角度、如何吃草的问题,岂不知“吃草”是牛的本能。这种强硬和机械训练的结果是:“牛”很累,教育者也很累,教学的效能却很低,并毁坏了“牛”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学习需要兴趣,需要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呢?我们可以尝试从如下方面着手:
    一是深入挖掘孩子学习的持久快感。
    追求快感,是人的一种生活常态。社会上流行的很多“快乐学习法”,单边追求在“玩中学”的趣味学习,是对学习本质的肤浅理解。古人说得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里的“苦”中有乐,从“苦”中找到了一种快感,其可谓是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其实,学习充满了快感,只是这种快感是隐藏的、深层次的,需要慢慢挖掘,需要细细品味。怎样引导孩子享受和得到学习的快感呢?笔者认为:
    1.为自己学习才有快感。成年人都知道,看学术理论书籍,一般人感觉到读书是枯燥的,甚至是无味的。但你若是为了研究一个课题的需要、为了专业知识发展的需要,你边读书边融入自己的思想、感受,在反思中得到专业提高,你就能从学习中得到快感。学习是孩子的工作,需要发自内心,没有外力强迫的、为自己而学习的人,才可能摒弃依赖心理去自觉、主动地学习,才可能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学习的确又是一件苦差事,不付出努力和汗水,绝对不可能成功。深入的学习常常使人感觉到肉体的疲惫,但对心灵而言,却又意味着满足和快乐。因此,学习的本质仍然是快乐的。
    2.充满了发现的学习会有快感。学习能让孩子发现新的事物、美的事物,通过学习让孩子学会了观察身边的点点滴滴。如学过生物后,有一些个别的孩子牵自家宠物狗溜达的时候发现,狗每走一段距离就撒一点尿,返回时,它能凭嗅觉独自找到家,这个孩子本来不喜欢生物学科。但为了寻找答案,他去找老师,老师告诉他,学好生物,就能能从中找到答案。于是孩子认真学习生物课本,学会了观察,并从生物知识中找到了答案。因为狗的嗅觉灵敏度比人类要高出2万多倍,狗撒尿是为了自己辨方向。孩子有了浓厚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每次生物考试都接近满分或考满分,孩子从成功中不断再获成功,由于对学习有了兴趣,这个孩子的其他学科成绩也突飞猛进。
    3.激发求知欲、释放潜能的学习有快感。每一个人都深藏着巨大的学习潜能。与孩子界定一个目标,专注而坚持不懈地付出自己的努力时,整个人都充满愉悦和激情,如果能发掘出自己从未察觉的潜能,并取得相当的成绩,成就感和骄傲感就会油然而生。
    4.不断克服困难的学习有快感。学习如同探险,充满浪漫新奇的体验,又有意想不到的障碍。人只有不断探索攀登,克服重重困难和障碍,才可能成功。每一次探险,都会留下难忘的回忆,这种回忆是学习的成果,更是快乐的源泉。很多成功的孩子有这样的体会:一道难题卡住自己?自己想方设法不能做出来。几天后,受到意外的启发而将此难题解答出来。那种快感强烈而持久。
    二是降低难度成为激发兴趣的关键。
    孩子不爱学习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尝到甜头。怎样让孩子尝到学习的甜头呢?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减少知识总量,降低学习难度,使孩子不断获得小成功,尝到小甜头。在学习过程中,把一个大目标进行科学地细分为若干各切实可行的小目标,每实现一个小目标就会得到一次激烈,就会有小小的成功之感,就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反复成功培养天才,反复失败培养庸才。人不是一步登天,而是在不断获得“小成功”中聚集成就感,从而走向大成功。对孩子的学习而言,理想的学习是“站着坐着够不着,跳起来正好摘着”,这样就能不断尝试到小甜头,就能逐步走向最终的成功。
    总之,孩子的爱学习的习惯贵在家长和老师的培养,也需要整个社会的齐心协力。让我们携手教改,让爱学习成为孩子的本能,让孩子回归到爱学习的自然中去。
 版权所有 © 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小学   地址:宝鸡市陈仓区虢镇书香巷   邮箱:guozhenxiaoxue@126.com     陕ICP备19020732号-1    网站维护:星美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