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 您好!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精神,2023年端午节放假时间为:2023年6月22日(星期四)至6月24日(星期六)放假调休,共3天。6月25日(星期日)上班。 安全教育 为了让孩子度过一个安全、健康、文明的端午节,学校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请各位家长配合学校,做好以下工作: 1防溺水篇 进入夏季,溺水已经成为造成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家长的防溺水安全意识十分重要!只有家长监督到位,孩子才能远离危险! 六个不准—— ①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②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③不准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④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⑤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⑥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准擅自下水施救。 四个知道—— 知道孩子去哪里。 知道孩子做什么。 知道孩子和谁去。 知道孩子何时回。 一个学会—— 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尤其要教育孩子,在发现同伴溺水时应立即呼喊大人施救,不能盲目下水营救,避免发生更多伤亡。 2防极端天气篇 端午节正值我国汛期,多地频发雷雨大风等极端天气。选择出行的家长和孩子,一定要留意天气变化,做好安全防范。 1.留意天气变化 一旦遇到大风、暴雨、打雷闪电、冰雹等天气,最好不要出行。留意当地灾情,不要前往容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危险区域。 2.注意防雷防汛 遇到雷雨,不要在桥洞、立交桥低洼区、较高墙体、广告牌和树木下避雨。遇到内涝,不要擅自涉水,避免发生事故,可以报警等待救援。 3防网络沉迷篇 放假期间,孩子容易沉迷网络,就会沦为垃圾快乐的俘虏。家长是孩子与网络沉迷之间的一堵墙,要做好监督,防止孩子的精神健康受到侵害。 防沉迷—— 家长做好榜样,不玩手机,也不让孩子玩手机。或者约束好孩子每次使用手机的时间,每天使用手机的次数,养成良好习惯。 防不良侵害—— 不安装游戏、短视频、直播等APP,设置网页浏览限制,避免孩子受到不良内容的影响。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上网,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网络上的信息。 防电信网络诈骗—— 不要让孩子向他人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家长和孩子都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短信,避免落入骗子的圈套。 4居家安全篇 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居家环境,是家长的责任,也是一门学问。 1.安全用火、用气、用电。 教会孩子正确用火、用燃气、用电器等,最好在家长指导或陪同下使用。和孩子一起学习消防安全知识,进行消防演练,学会正确逃生。家中常备灭火器,让孩子牢记各个报警电话。 2.饮食安全。 吃粽子是端午的传统习俗,但粽子不易消化,应该趁热吃,适量进食。夏季炎热,食品容易变质,家长要注意一家人的饮食卫生和饮食安全。 3.人身安全 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家,导致孩子不小心反锁房门,或从窗户阳台失足坠楼。若孩子单独在家,要跟孩子强调不要乱走乱碰,不随意给陌生人开门。 5出行安全篇 端午出行,人流密集,家长和孩子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家长要看紧—— 家长务必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横穿马路,不坐“黑车”。在马路上要牵着孩子,避免孩子突然冲出马路发生意外。在游玩区要紧盯孩子,防止孩子被拐被骗。 孩子要小心—— 牢记并遵守交通规则,步行时注意周围情况,乘车时要坐好扶好。马路十分危险,随时都会发生意外,孩子要紧跟父母,不横冲直撞。 警惕遇拐骗—— 大人和小孩都要保持警戒心,提防陌生人,防止被诈骗。叮嘱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更不要跟陌生人走。 6端午生活篇 放假期间,孩子应该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早睡早起,合理安排时间。尽快完成作业及学习任务,温故而知新,为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做好准备。学习之余,也要放松身心。让孩子多做家务劳动,提高动手能力,多锻炼身体,增强个人体魄。 端午文化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讲端午节的来历,让孩子了解端午背后的中华文化、家国情怀,和孩子一起读读关于端午的古诗故事,一起动手包粽子、看龙舟、放纸鸢等等。 端午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古时盛行于吴、越、楚,现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 吃粽子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子,属籺的一种,籺是人们在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的贡品,逢年过节做籺拜神是古老的传统习俗。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粽籺是端午节拜神的贡品。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保障孩子健康成长,是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的责任。 端午节期间,希望各位家长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切实承担起监护与教育的责任,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