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虢镇小学被评为“人民满意好学校”热烈祝贺虢镇小学红领巾护盲助残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陕西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热烈祝贺德育工作集体热烈祝贺满江红第二十二届读书活动讲故事比赛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陕西省文明校园

 



首页 > 教学园地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4-09-19 14:46   来源: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小学   浏览:1182

工作单位: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小学

                     作者姓名:刘 

作品类别:教学论文

内容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问是学生学习的动力;问是学生学习的起点;问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数学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  数学  课堂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课程总体目标中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同时指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做到上述目标的有机结合,充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离不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什么是问题意识呢?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问题解决的前提和条件。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专门书诗《每事问》: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认识。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问题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以全面的提高。

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营造和谐氛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 
    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存在无疑可问,即使有疑也不敢问,或者根本就没有机会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应具有和蔼可亲的态度,大方的仪表,清晰而富有激情的言语等,还必须树立新的教师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同时还应该具有一份童真、童趣,从内心到外表与学生融为一体,形神合一。这样才能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业。在教学中要营造积极、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如:有学生提问时,立刻为他大声喝彩:“问得好!”或者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要笑容满面的向全体学生说:“这么好的问题,哪位同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学生们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当学生充分发表了看法后,教师再作适当的评价。但要注意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思想观念,生活经历和个体特征,不要因为他们不符合自己预设的答案或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轻易否定。一定要宽容学生的幼稚及胡思乱想,“海阔纵鱼跃,天空任鸟飞”,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这种敢问问题的精神要小心翼翼的加以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让它能生根、发芽、开花。

二、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问题总是来源于某种情境,生动具体的情境是产生问题的肥沃土壤。特级教师张兴华指出:要形成一个好的问题或要让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教师必须创造出对学习者来说充满疑问的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情趣氛围,即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教学中笔者发现为学生提供的素材或信息如果比较丰富,或是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或是以已有经验为起点,或是具有挑战性时,都非常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提出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笔者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的故事吧。今天刘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他们父子俩的故事:有一天,小头爸爸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大头儿子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边哭边说:爸爸,人家小东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岁了,你才给我过了3个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嘛。小头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咦,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一回事吗?
  问题情境的设置目的是要促进思维,而“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比较通俗易懂,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笔者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一个高潮,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大头儿子12年才有3个生日?是不是这几年日历上没有这一天?这时学生就会想学、乐学,同时伴随着的是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的强列欲望。

、教给学生提问方法,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既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境界。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1
、模仿法,对于提问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先让他们模仿教师或同学的提问方法,如模仿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同学的提问。学会模仿后,再指导他们自主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了表内除法后,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副手套5元、一块手帕3元、一个茶杯2元、一顶帽子6元,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妈妈用10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此生所提的问题就会给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起一个引导作用,他们也会模仿着提出类似这样的除法问题。 
    2
、比较法,即让学生习惯于比较两种事物的异同点,从而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行时,我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让他们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异同点,针对异同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2: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那平行四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吗? 
   
3: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 
   
通过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异同点,同学们已经对平行四边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不仅有问题可提,而且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也会有很深刻的理解。 
    3
、观察法,即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从观察中提出问题,提高思维灵活性、敏捷性和深刻性。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教师通过表格形式展现出3的倍数,让学生大胆观察、去发现:“3的倍数都有什么特征呢?鼓励他们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对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对于潜能生,更要给予提问的机会,当一位学生说:一个数是3的倍数与个位有关。”“真的与个位有关吗?”“与个位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会大胆质疑,并通过举例很快就否定了刚才的说法。那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学生进入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激活,问题才得以发现。 

4、联想法,即训练学生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能力。如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结合新课的导入板书出课题后,亲切地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看到课题想知道什么呀?学生思考片刻后说: 
   
1:角是什么样的
   
2:角有名称吗? 
   
3:角有大小吗
   
4:角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
    …… 
   
学生提出问题后,再通过课件演示实物的角、进而抽象出角、画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比较角的大小等活动, 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解决提出的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 又培养了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指导学生会问问题。

四、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保证

过去的教学,人们倡导“堂堂清”、“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等理念,事实上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既要切断“尾巴”——不能课内损失课外补,又要留有“尾巴”——让学生携问号离开数学课堂我们的课堂一定要开放,允许学生带着没有解决的问题,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大课堂,去做开放式的探究。

,在教学《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这课时,教师通过开放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了分数的大小比较后,再引导学生说几个分数并比较大小:当学生说出几个假分数时我疑惑了,“有这样的分数吗?它表示什么呢?”当大部分学生都疑惑或认为没有这样的分数时,我又说:“有这样的分数,那么它表示什么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研究!”虽然假分数在不久后就要学到,但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让学生将课内的兴趣延伸到课外,探索更多的新问题,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培养极为重要。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倡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以问题为主线进行的数学教学,最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景志《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能力培养分析》[J];华章;201124

[2] 吴雪芬《培养问题意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3] 2014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4] 华应龙《我就是数学》华东大学出版社 2009

 版权所有 © 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小学   地址:宝鸡市陈仓区虢镇书香巷   邮箱:guozhenxiaoxue@126.com     陕ICP备19020732号-1    网站维护:星美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