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镇小学校本研修系列活动之《我与高效课堂》大家谈 从最初接触高效课堂的理论知识到今天高效课堂的实践操作,老实说,这期间有抗拒、有疑惑、有茫然,但所幸的是艰辛与喜悦并存、历练与进步同在。在润物无声的感染下,我多了一份赞同、一份坚定,我更愿意把自己的一点感受、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继承与创新 我们都清楚的知道,高效课堂最大的改变就是从单一的“知识传输场”逐渐走向“生命发展场”。课堂拥有了更高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充满了更多的生命激情和幸福体验。但是“先学后教”的理念有时却制约了我们的手脚,束缚了我们的思想。课堂上教师不敢多说一句,唯恐戴上“穿新鞋走老路”的帽子,任由学生海阔天空,还美其名曰“解放天性,还课堂于学生。”崔峦老师说:“我们既反对教师牵着学生走,也反对教师跟着学生走。”想想我们的教育对象只是十岁左右的孩子,即使再合作、再交流、再探究,再追求发散、求异,然而忽视求同、集中,会很难形成正确的意识导向。作为老师该出手时还是要出手,因为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任何一次教育改革绝不是另起炉灶,从头开始,继承和创新并不排斥,反而会相辅相成,增强课堂的高效性。 在教学《跳水》时,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已经正确地展示出孩子为什么会爬上桅杆的顶端,以及他所面临的险境。本来已经顺利完成了高效课堂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但我却觉得只用课本表面知识回答问题消弱了文本的内涵,于是我适时引导让学生体会孩子的心理变化是导致他真正遇险的原因。这样的放与收,就是平衡继承与创新的观念。既尊重个体又倡导多元,既延长宽度,又提升高度。 二、分组与合作 李炳亭教授说过,拉开桌子不一定是高效课堂,但高效课堂却一定要拉开桌子。这就强调了高效课堂中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然而对于“合作”一词的理解有时我们的想法却会有偏差,认为合作就是你一言我一语的补充,不存在别的声音,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又热闹又和谐。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合作学习既要有师生互动、同位交流、全班讨论,更应该有辩论与争执,因为一种思想与另外一种思想的撞击才会有火花、有奇迹。 同样是在教学《跳水》一文时,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文中的主人公是孩子,理由是课文大量的篇幅在描写孩子,又加上跳水的是孩子,毋庸置疑孩子就是主角。就在此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坚定地说:“船长才是主人公。”理由是孩子的大量描写都是为船长的出现作铺垫,文字的多少并不一定是衡量主次的标准。在两个学生一来一往中,我看到了更多学生脸上的惊讶和惊喜,而我也多了一份欣慰与感动,谁又能否认如此合作的巨大力量呢? 虽然我知道行走在高效课堂的路上,不止有鲜花朵朵,更多的可能是荆棘丛生。“物竞天择”,我们必须要改变自己、适应变化,一边摸索一边实践,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一边查阅资料一边找寻点子,让自己一路上走的更坚定、更稳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