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虢镇小学被评为“人民满意好学校”热烈祝贺虢镇小学红领巾护盲助残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陕西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热烈祝贺德育工作集体热烈祝贺满江红第二十二届读书活动讲故事比赛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陕西省文明校园

 



首页 > 校本研修 > 我是主讲人



走进苏州看教育
发布时间:2013-05-16 18:47   来源:孙亚娟   浏览:1570

    受学校委派,我于2012年10月13日- 22日赴苏州大学参加了 “国培计划(2012)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此次培训由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主办,苏州大学具体承办。来自全国中西部十二个省的100名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
    十天来,我们穿行在古木参天、绿意盎然的苏大校园,聆听着教育名家的精彩讲座,享受着专家带来的最前沿的饕餮大餐,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感受着苏州各小学的大气与精致,沉醉于“苏式”课堂的精彩,既紧张充实,也很幸福。
    这次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我们一共聆听了13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教授专家的报告讲座,参观了苏州市六所知名小学,观摩了四节名师示范课;白天听讲座,晚上写学习体会。可以说,这十天是我人生中一段高度浓缩的旅程,让我体验到成长的满足,最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和专业素养上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提升。下面将我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聆听知名教授、专家讲座,使我耳目一新
    专家们的报告,内容既深刻独到又通俗易懂、既旁征博引又紧扣主题,他们对小学语文的前沿引领,让人耳目一新、心生敬仰。他们独到的视角、深邃的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
    ◆ 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他的新教育专题讲座《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指名了方向。朱教授运用自己的“新教育”,使一大帮孩子找到了学习生活的幸福春天。朱教授强调,新教育的核心追求是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具备六大特点,即:新教育是“新”教育,是“心”教育,“行”教育,“幸”教育,“星”教育,“信”教育,即——创新教育、心灵教育、行动教育、幸福教育、擦星教育、信任教育。 新教育有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培养卓越口才、师生共写随笔、构造理想课堂、聆听窗外声音、建设数码社区。新教育的四大改变:家乡变成学校、教室变成图书馆、母亲变成助手、卧室变成办公室。新教育教师的“吉祥三宝”:1.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2.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3.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
    新教育提出:一个教师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朱教授讲座时激动地说:很多老师是拿着教育的旧船票,每天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教了一天重复了十几年,几十年。教师不在于教多久,而在于用心教了多久。
    这次国培,我们承担着种子教师的责任,回来要起到辐射、引领的作用。回到学校的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思考自己的课堂、每天用心地教育,用心记录自己的生活。记录点点滴滴是真正思考的开始,能够有效地对教学点滴进行反思,从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并加以理解,形成自己的经验融入教育生活。
    ◆ 杭州拱宸桥小学校长、特级教师王崧舟:他的专题讲座《寻找语文缺失的一半》,令人深省,也让我感悟到语文文本给我们带来的“读到源头活水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王老师对当下课程改革的一些现状分析一针见血,那就是“内容理解依然是语文课的主流取向”,我们应该擦亮长久以来被蒙蔽的双眼,理性地对待语文教学中的缺失(我们可以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到底缺失的是什么,是“语用”学习,何为“语用”?说白了就是作者的表达方式、方法。)寻找另一种语文的价值取向,学习“语用”。也就是语文教学要走一个来回。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修订前则为: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阅读是吸收内化,作文是倾吐表达,把语文教学习惯性地分为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其实不然,阅读教学往往隐含着丰富的作文训练,也就是语用。王崧舟老师列举了生动的教学案例,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和二度开发,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融入作文教学,引导学生从读中学习表达方法,获得表达技能,练就语言表达基本功,这样的教学,既能改变语文教学读写割裂的现状,又能改善学生读写生活的质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再见了,亲人》,老师们经常的教法是:课文写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强烈的亲人之情,找出来体会体会。但是,极少老师关注:课文前三段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祈使+叙事+反问)为什么只写了三个人物的感人事例?(老中青三个女的,典型人物、典型结构)为什么志愿军叔叔一言堂,不写一些朝鲜亲人对志愿军说的话?(留白、节奏)用王崧舟老师的话讲:语文老师要学会“淘宝”,也就是要发掘课文中蕴含的语用学习,即作者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 吴江市实验小学校长张学青: 张学青老师的讲座《我的专业成长路径》,她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例,着重讲了四个方面:1.把枝叶伸展出去——关于专业发展共同体;2.剪枝的学问——关于专业发展的突破口;3.把根扎进大地深处——关于专业阅读;4.等待花开——关于专业发展的心态。
    张老师大方、脱俗的气质给在座的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她把促使自己成功的最终原因归结于“阅读”。她说正是阅读使她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教育写作走向开阔和丰富、课堂实践不断循环上升、教育反思不断走向纵深。
    张老师说: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同时应具备三个板块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开阔的人文视野。它应该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读书方向。它最终决定着我们在教育的这条路上能走多远。
    聆听张学青老师的报告让我深深地领悟到她的坚守和内涵。从她的成长经历中,找寻到教师成长的路径,我把它概括为“三个一”:
    一个团队:在张老师的成长经历中,共同成长的研究团队成为她日后发展的基石。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同伴的互助和提携,需要观点的交流和碰撞,需要任务的驱动和约束,可能比较累,也可能比较苦,但人在队伍中使人不敢懈怠,并为跟上别人的脚步而努力。张老师的成长经验再次证明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团队的凝聚和引领,它将会使教师专业发展走上快车道。
    一对翅膀:阅读、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双翼。张老师博览群书,读得博杂,读得精深,正如她自己所说,阅读就像我的眼镜,戴上它就看见了,就看清楚了。张老师笔耕不辍,写就要思考,就要梳理,就要总结,就要提升,在日积月累的记述中沉淀提升自己。教师的写不同于作家的写,教师的写要写在学生身上,写在教学的实践上,这样就不觉得写起来困难,而这样的写才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阅读和写作,就像教师飞翔的一对翅膀,只有丰盈了自己的翅膀,才会看得更远,飞得更高。
    一方天地: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回流到课堂,回流到教室,要守住课堂,因为学生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张老师因为优秀而成为校长,但她更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毅然辞去校长的职务,回归课堂。对一位教师来说,课堂才是阵地,失去课堂,失去学生,你将失去一切。教学的智慧只有体现在学生身上,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才会大放异彩。无数名师大家一生坚守课堂,为师乐道,成为教育教学的常青树。
    ◆ 吴江盛泽实验小学校长薛法根:他的讲座《有效的阅读教学》,给我们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解决了我们一线教师的困惑,明确了“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要懂得做减法”“教学目标要整合,不要太多”,这是薛法根老师的叮嘱。好的语文课堂一定是目标明确的课堂,以薛法根老师的说法“一节课,只能设计1-3个教学目标”。教学活动须整合、求板块、避线性,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避免了很多没有价值的问题与废话,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
    ◆ 南通大学教授、微型课题研究的先导者冯卫东: 冯教授的《以微型课题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智慧》专题报告,为我们阐明了“微型课题”就是“小课题、小专题”,他通过一个个案例为我们解开了如何做“小课题、小专题”研究的困惑。小课题研究无处不在,关键在于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于思考的心灵。就像冯老师说的教师要有“神经质”,要有灵感的火花,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有顿悟,要有教育机智……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就是微型课题形成的来源。如果我们对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视而不见,或不以为然,或唉声叹气,那么,我们不仅丧失了“微型课题”形成的契机,教育教学的希望也会一点一点地从我们的眼皮子底下流失,教师的专业水平也难以得到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要么“今天重复昨天的故事”,徘徊在老路上,要么总是“从头做起”,没有长进!这样的工作态度与方式最终毁掉的不仅是我们自己,更贻误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此,老师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做“好事者”,既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高度的敏感性、求真的研究态度和不断反思、不断追求的品格,还要有“小题大做”“不探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的意识和工作热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一己”的、个别的问题由点及面,推而广之,形成“类型化”问题的能力。通过“小课题”努力做成“大文章”,让自己的教学在微型课题研究中有更长足的进步。
    赵志祥老师的讲座《我和孩子们玩经典》是在晚上,他诙谐幽默的语言,以及童气十足的“表演”,让学员们笑声一片。他说:“我的水平不够,热情来凑;底气不够,霸气来凑;优雅不够,粗俗来凑。”赵老师的开场白是多么的谦虚。赵老师要求他们班学生建立自己的书架,学生的藏书不少于100册,国学书籍不少于10本(以古诗文为主),赵老师藏书不低于1000册,国学书籍不少于100本。学生每天都要带一本课外书,最好是经典诗文。每天都要用一次背诵过的经典诗句,用完了记一下使用的时间、地点、方式。使用形式多样,可以书面、日记、口头、家长交流等等,使用时不一定准确使用,但一周内不能重复。
    赵老师的班风特色:风雅自附庸开始,深刻由肤浅起步,文采从背诵发蒙,真是经典而又适用。肤浅地教,简单地学,厚积薄发,才有学生精彩的作文。这一切归结于赵教师的身教言传。打铁还须自身硬,只有自己功底深厚、博览群书才能在教学中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在这些大师们的镜子里,我照见自己的肤浅。想想我们,教案已成为不可缺失的拐杖,没有了自己的教法与思路,只是一个个知识的搬运工。今天复制着一个个昨天,明天重复着一个个今天。这种状态确实令人忧虑。
    所以,语文一定要背诵。赵老师告诉他的学生:什么是“牛”?别人不会,你会;别人忘了,你记得;关键时刻,脱口而出,就叫牛。什么叫水平?别人略知一二,你却背诵全文,别人苦思冥想,你却信手拈来。赵老师这样和孩子们玩经典却玩的风生水起,有声有色。
    还有陈国安教授的《小学语文教材的文化价值》、崔云宏老师的《把握教育理念,提升教学品质》、王荣生教授的《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构成》、尹艳秋教授的《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人文素养》等,在众多的讲座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话题——阅读。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对我们来说,师生共同的经典阅读已是势在必行。当我们在为不读书而找借口时,请记住一句话:不是因为我们没时间读书,而是因为不读书了才没有时间,因为阅读可以拓宽我们人生的厚度。让我们用一颗不安的心,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按大师们推荐的书目好好学习,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库,为学生们寻找更多活水源头。
    二、名师课堂,朴实清新,智慧亲和,让我折服
    ◆ 传说中的管建刚:很久以前,我就通过《管建刚作文教学系列》丛书认识了管建刚老师。在书中,他很有见地地提出:“作文教材救不了作文教学的命!”“学生的生活是他写作的金矿”“学生自己是作文教学的救世主!”句句掷地有声,吹响了作文教学革命的号角。“讲评”重于“指导”,是管老师的作文教学主张。
    这次国培有幸聆听了管建刚老师的习作讲评课,更是心生钦佩。有几个环节印象极深:他评讲的着力点不是在我们特别关注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等我们认为的“大”的方面,而是在词句的运用等“小”的方面。如“一个语气词加上标点单独成句,这是很高明的写法”,如“四字词语连着用,很棒的语言”,如“上下句要能够对起来,对得匀称,读起来就上口,这样的语言就是很漂亮的”,再如“表示‘说’的词语有很多,写作文的时候要匹配”。这些好像是“小”问题,但正是因为老师平时注重这些细处,学生的作文才越写越精彩。还有一个小细节,我们发现管老师的讲评时,不但把选到的句子在课件上展示,而且每个句子的后面都特别标上了小作者的姓名。虽然是个小细节,但这样做无疑可以激发小作者的自豪感,这种“发表”的自豪感是激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今后写作的动力源。
    整堂课真实、扎实、朴实,教学目标的定位从学生学情出发,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先后从欣赏精彩题目、感受语气词、体会四词妙用、指导修改“对的匀称”以及如何写好提示语等方面开展作文评价指导,整堂课没有固定的模式,灵动而活泼,教师与学生是那么亲密无间,那么和谐。学生就这样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度过一节作文课。
    ◆ 课如茉莉——祝禧老师印象记
    祝禧老师是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她的课堂教学《推开窗儿》和《语文综合性学习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专题报告,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开了一扇窗——把语文的课堂引入了开放而丰富的社会生活;把书本的学习引入了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体现了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语文课标要求,让我们看到了孕育于学习活动中的另一番风景。
    祝老师的课以窗户为吟咏的对象,搜集了一组中外关于窗子的诗歌,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赏析诗歌丰富的意象,探究窗户蕴藉的文化内涵,并把课题拟为《推开窗儿》。很诗意的选题。
    授课的过程极富节奏和韵律感,不徐不疾,如行云流水,在闲适里显韵致,于随意中见匠心。
    “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窗子呢?”从谈窗子入手,到赏析林武宪的《快把窗子打开》,到诵读含窗诗句,再到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欣赏丰富多彩的窗子文化(古今中外窗子的变化,“窗”这个字的演变:从甲骨文——篆书——隶书等一直演变到今天)……所有的一切如行云流水,让我们如沐春风,听得如痴如醉。醉在祝老师的新理念中,醉在祝老师巧妙的设计中,醉在美轮美奂的情中……
    她的课,恰似一朵茉莉,散发淡雅的芬芳。
    ◆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周益民:作为诗意语文的倡导者,周老师自选了一组儿童诗作为教材,为大家展示了一堂诗意灵动的五年级阅读课——《诗中的声音》。周老师精心挑选了六首描写大自然声音的小诗,通过朗读、模仿、联系和想象,带领学生倾听有声之声,感受无声之声。生动有趣的课堂愉悦着耳朵,更滋养着心灵。课后,周益民老师以《我的语文教学之路》为主题,和大家分享了他的语文教学经历。从“精致”到“自由”,从“革命青年阶段”到“儿童中心阶段”再到“母语文化共同建构阶段”,漫漫征途上下求索,是独立的思考和不止的脚步让周老师行走云端,领略了一路胜景。
    说到这儿,我想到一句话:课堂的精彩缘于学生的精彩。正如崔云宏老师报告《把握教育理念提升教学品质》所说:不要和学生争表现,抢发展。如果一味代劳,学生怎能创造出精彩,我们的课堂如何精彩?
    最后,让我们一起走近大师,聆听大师的声音,感悟大师的境界。
    朱永新:一位教师专于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腾飞;专于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于发展共同体,是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
    王荣生:学习语文专业知识,力做专业语文教师。
    尹艳秋:扪心从教,在关怀与宽容中享受职业的幸福。
    崔云宏:阅读、品味《2011新课标》,在时间与创新中寻找语文教学的真谛。
    管建刚: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精彩我创造。
    张学青:择高而立、就平地坐、向宽处行。专业成长,静待花开。
    王崧舟:读懂文本,学习语用,用心找寻语文缺失的“美丽”。
    安子:以一颗不安的心,打造属于自己的非凡人生。
    李吉林:纵深、 纳广、 拔高,在情景教育中发现教育的真谛。
    冯卫东:小课题,大天地。在问题与课题的转换中提升专业素养。
    于永正: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赵志祥:风雅自附庸开始,深刻由肤浅起步,文采从背诵发蒙。
    最后我想说:也许,我们都永远无法成为大师,但我们可以不断努力,无限接近大师。只要有梦,希望就在不远的前方!


 

 版权所有 © 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小学   地址:宝鸡市陈仓区虢镇书香巷   邮箱:guozhenxiaoxue@126.com     陕ICP备19020732号-1    网站维护:星美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