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虢镇小学被评为“人民满意好学校”热烈祝贺虢镇小学红领巾护盲助残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陕西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热烈祝贺德育工作集体热烈祝贺满江红第二十二届读书活动讲故事比赛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陕西省文明校园

 



首页 > 高效课堂 > 理论制高点



教师素质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关键
发布时间:2013-12-09 23:19   来源: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小学   浏览:1717

 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小学  张来生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教育生产力中最能动的因素,教师在高效课堂实验实施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决定着教改的成败和收效的大小。 与传统教学上教育对教师素质相比,高效课堂对教师各方面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设一支和高效课堂实验要求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教育是事业,事业源于真爱;教学是艺术,艺术贵在创新。”真爱是教育的灵魂和基础,而创新意识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决定了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是否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永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高效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次革命,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内涵与课程改革要求的统一和个性特点与传统课堂的矛盾,从深化和变革两个方面双重性地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挑战,也必然带来思想认识和教学实践的阵痛。作为教师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浪潮,我们有责任有勇气也必须积极适应这种要求和变化,以与时俱进的发展观更新理念,创新工作。

首先,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高效课堂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教育的本真就是发展学生,成就学生,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都是立德树人,所有育人活动的终极目标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和人才,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第二,确立以学为本的教学观。“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作为高效课堂的重要内涵,集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这样的表述使我们很多人不由得想起了近年来关于高考中考中许多事情。譬如沈阳某中学高三学生高考前扔掉所有书籍,集体高喊“再也不用读书了”等这样的事情。如果把这样的案例集中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学习的黄金阶段再也不想读书,再也不想学习,单纯的应试高分对于终身学习又有多少意义和价值?“教育就是形成习惯。”所以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实践中,教师要从思想上、行动中努力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意识,牢固确立以学为本的教学观,努力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积极培养规范有效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坚持基础。第三,树立课堂角色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高效课堂实践中,努力转变教师角色,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在小学语文课堂实践中,教师角色首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与传统意义上的概念不同,在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前提下,老师角色更多地是培养组织和点拨引导;其次教师还是高效课堂的服务者,在目标已定的时候,学生学习过程有什么问题、学习探究需要哪些帮助成为教师课前课中深入思考的问题;第三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是日益重要的学习资源,能与学生平等交流、深入发掘并共同成长。课堂上老师不再是导演,他还应该是课堂教学这出大戏不可或缺的“配角”,虽然不是“主角”,戏份不重,台词不多,但正是因为这样的角色,才让“主角”们能在课堂上得以精彩展示、快速成长。

二、扎实全面的专业技能。

如果说我们在以往对小学教师的素质注重强调了以“三字一画”为代表的基本素质全面要求,那么作为对课程改革的深入实践,高效课堂更加强调教师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在高效课堂进入“深水区”后,教师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专业素养水平几近成为决定教改成败的关键因素。

传统意义上,我们将教师的专业技能大体分为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五个方面,与之相对应,高效课堂发展对这五个方面的技能产生了新的期待与要求。

(一)教学设计

 1、以学定教。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把以学定教定义为:所谓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依据“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基本模式,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依据学生预习和自学效果为基础展开,对学生已经学懂了什么,通过对学、群学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哪些因素和问题可能成为学习学习过程的障碍,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老师都应该通过深钻教材、研究学生予以充分地预设和判断,从而为教学设计提供最全面可行的基础。

2、分层设计。我们一直强调教学设计要脑中有课标,胸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在高效课堂实践中,“心中有学生”成为至关重要的要求,即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都以学生的发展需要开始,也在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充分发展结束。因此在设计中,要努力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个性化学习和面向全体的关系,二是课堂结构中学和教的关系,三是集中在单元教学与文本内容中内容、表达、感悟的关系,四是课内教学和课外拓展的关系等。3、突出学习。新的教学观强调以学为本,所有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学习活动展开,不论是“一案三单”还是“导学案”模式,教学设计要把这一主旨扎实贯穿于教学全程,促进学习效率提高和学习能力形成。

(二)课堂教学。

“教就是为了不需要教。”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最大的感受首先是对课堂时空的占有率上的变化,即当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活动相对减少,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自学、同桌对学、小组探究和成果展示。虽然这只是课堂结构形式上的变化,而且其中还有许多需要深化完善的地方,但可以确切地说这已经是高效课堂和课程改革的显著成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老师在这样的变化基础上还需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自身素质,以更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新变化和新要求。

1、提高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但在高效课堂实践中,这种组织者的角色产生了新的内涵和要求。例如在编制学习小组中对全班学生的了解研读,在小组长、学科长选任培训中“知人善任”,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讨论展示的指导编排,课外语文实践活动的目标设定任务分配等,都对小学语文老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提高课堂教学的合作意识。课堂还给学生了,学习活动丰富了,老师应该做什么,这是很多人思考的问题。作为语文老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过去我们一直站在讲台上,新课堂上我们更要作为成长发展的同行者,跟进一步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心灵,走到学生成长更需要的地方。学生读书、学生思考、学生讨论、学生交流,我们是欣赏者;学生遇到困难遇到问题,我们是解决思路的资源和引领者;阅读感悟、话题分享、课堂辩论,我们可以是组织者,更应该是参与者。教学相长,合作共赢,语文老师有义务更有权利成为生命课堂的受益者。

3、提高教学过程的应激水平。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比其他人高明的地方其实就是能确定最恰当的教学目标并引领孩子们愉快地实现目标。但是也有意外。有这样一个案例,在一节课上老师教学单韵母“a,o,e,但在课堂上才发现百分之九十九的孩子已经全学过。面对这样的变化,老师灵机一动,让孩子们当小老师来展示学习成果,从而很好地促进了学习活动的展开。课堂的回归,让孩子们有了更多的学习思考空间,课堂上如此种种的变化肯定会越来越多。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综合素养和应激能力,才能在课堂上自信满满,激发精彩。

(三)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

高效课堂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过程的高效率和课堂学习的高效益,因此也为解决长期困扰中小学教育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可能。

1、作业批改。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结合学生课堂学习活动,将与教学目标中的基本知识作为学生自学、对学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讨论中阅读、理解、练习和巩固,在此基础上由学习小组结合学习情况进行批阅订正;对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经过梳理通过小组群学、讨论展示等活动集中解决,学生学习效果由教师作为重点作业进行统一批改讲评。对单元教学中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训练弹进行对比整理,通过反思复习,最终达成学习目标。这样,除习作、习字等主观性作业外,不再设其它作业项目,在大大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同时,也将语文老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脱出来,达到互利双赢的效果。

2、课后辅导。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实践活动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在优化教学过程、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我们仍然要重视辅导在学生语文能力形成和语文素养发展中的作用。这里课后辅导对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我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师要有广阔的语文视野和广博的阅读能力,能及时捕捉与学生语文能力紧密相关的信息并为我所用;二是具有一定的鉴赏水平与遴选能力,要能将有关信息去芜存精、去伪存真,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资源;三是要有相当的活动设计能力,能设计和组织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浓厚兴趣提高能力;四是活动组织控制能力等,即在语文辅导活动中协调各种因素和关系,使学习在安全有序、扎实有效的前提下开展等。

(四)教学评价。

1、激励性。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高效课堂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特点,需要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予以及时地肯定和热情地鼓励,当学生在取得进步时能从老师、同学的激励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更加自信更好地面向未来,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及时从老师的鼓励中获得支持和力量,以便在困难和困境中依然充满自信,迎难而上。

2、指向性。在听评课过程中,经常听到老师评价孩子读书:“你读得真好。”作为充满热情地激励性评语,这样的评价肯定是正面的、积极的,应该予以肯定。但仔细推敲,这样的评价似乎又少了些许东西,其实就是教师教学评价过程中的指向性,即孩子读书读得真好,究竟怎么好,好在哪里,要让学生明白,是声音洪亮还是正确流利,是重点突出还是充满感情,老师的指向性评价就能促进学生鉴别选择,学而得法,促进他在今后的阅读中不断进步。

3、普惠性。课堂评价过程中,如果能将激励性与指向性结合起来,把师评与生评结合起来,这样的评价就能够让大多数学生从中受益。王崧舟老师一节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课堂上王老师通过一个小女孩的三次试读,在他艺术化了评价当中,小女孩从读得不通顺到读通顺,从不流利到流利,从感情不饱满到读得很有感情,学习的热情和效果当堂立现。当全体学生齐读时候,已经是朗朗上口,入情入境了。这就是课堂评价普惠性的效果,也是教师利用评价推进教学的境界。

三、扎实跟进的研究能力。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教育质量提高关键在教师,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学生发展。在高效课堂尚未完全成为教育教学常态前提下,作为课程改革试验课题,高效课堂实验的推进必须依赖教师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的扎实跟进,才能确保实验健康发展。集中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面对课堂变化和课标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学法、研究评价等众多课题的能力。在纷繁的学校工作中,完全把这些能力的提高付诸于系统学习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将教师研究能力提高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形式多样校本培训和岗位练兵,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一)校本培训。高效课堂是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具体行动,也是中小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突破口之一。针对高校课堂发展,学校要立足学校校情、教师教情和学生学情进行扎实有效的校本培训工作,努力实现师生从认识到方法、从形式到内涵的渐进式发展。如集中理论学习、“学习小组构建策略”、“小组长学科长培训”、“一案三单的设计使用研究”等等不同层次的培训活动,都能及时解决困扰教学发展的相关问题。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访问课改名校星级校、邀请课改专家名师进行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老师推进工作发展,提高研究水平。

(二)同伴互助。在高效课堂实践中,只有实现教学信息的交流共享,才能博采众长推动发展。学校要搭建平台创设条件,为实现共同发展铺路搭桥。比如在以往有很多学校在“快乐教育”“创新教学”研究中建立读书沙龙,定期开展专业性读书交流活动,分享读书所得,交流研究信息,效果显著。同时,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学校通过组织开展“同课异构课堂展示”“高效课堂汇报课”“专题评教赛讲”等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互相听评课的机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冷静思考和总结的活动。作为校本研究的一种主要形式,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改进教学实践方式,促进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反思应做到“三忌三宜”,“三忌”:其一反思不做“复读机”,过程性的复述,展示了过程却不能触及思想,不利于教学艺术的升华和教学创新的生发;其二,反思忌成“祥林嫂”,即不同原因造成的自我否定,缺乏客观实事求是的审视;其三,反思不能“和稀泥”,即缺乏支撑的反思永远停留在表面和浅层上,制约了教学理念和教学艺术的立体化提高。“三宜”:准备一把“手术刀”,即突出重点,深入剖析,找准症结,对症下药;配备一架“显微镜”,放大问题,溯本求源,解决深层问题;再来一架“望远镜”,时刻面向教学未来,促进发展。

(四)个人研修。其首要前提是教师对自我职业愿景的期待和定位,即期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在通往成功教师甚至名师的道路上,提高自身研究能力,如果有具体而长期的任务,那么这个任务就是:翻烂一本经典,研究一位名师,深钻一个课题。经典固本,名师领航,课题提升,这样在教育生涯的某一阶段内,我们每个人都肯定能走在高效课堂这样的教改前列,成为行家里手乃至教改名师。

  (备注:此文发表于《小学高效课堂论丛》)


 版权所有 © 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小学   地址:宝鸡市陈仓区虢镇书香巷   邮箱:guozhenxiaoxue@126.com     陕ICP备19020732号-1    网站维护:星美云软件